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眼下,深浅不一的绿色与黄色铺满了江海大地的田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规模化种植,高标准农田里的麦穗金黄饱满,各式新型农机确保“颗粒归仓”……广袤农田里一个个繁忙画面勾勒出美好的“新丰景”。
5月30日,在海门悦来镇的海门施成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小麦种植基地,成片的农田里,遍地金黄,麦香弥漫,4台联合收割机在麦田里来回穿梭,饱满的麦粒源源不断地被送进运输车内,麦茬直接粉碎返田,现场一片繁忙的机收景象。
海门施成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是海门区较为大型的小麦种植主体,今年共种植小麦800多亩,较去年增加100多亩,小麦品种沿用产量较高的扬麦20。“我们对单日的收获情况进行了统计、计算,今年我们的小麦亩产约为1000斤,产量明显高于去年同期,也明显高于其他品种。”合作社负责人介绍。今年小麦收割工作结束后,将马上播种水稻,开始“稻麦轮作”种植模式。
【资料图】
春争日,夏争时。今年海门区共种植小麦18.27万亩,正陆续成熟收割,从初步测产结果来看,小麦亩产可达395千克,比去年增加20.5千克。
海门的粮食生产经营模式由以前一家一户单打独斗逐渐向规模化经营、机械化耕作、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的方向转变,有效解决了个体农户种粮效率低、经济收益差等难题。
截至2022年底,南通市海门区集中连片且200亩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178家,其中村集体经营的新型合作农场达86家,总经营面积约4.2万亩,小麦经营面积3.5万亩,水稻经营面积3.7万亩,成为海门粮食生产的新兴力量代表。
海门全面开展以水稻、小麦、大豆、油菜为重点的粮油单产提升行动,成立提升粮食产能专家服务团,对口包联做好粮食生产全过程技术服务指导,开展粮油高产竞赛活动,为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多贡献一些“海门粮”。
建设高标准农田,护航粮食稳产粮农增收
在海门悦来镇保民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区,一股现代农业气息扑面而来:黄绿交接的麦田里随风翻滚的麦浪格外显眼,平坦笔直的机耕路两侧绿树成荫,绿草如茵的生态河坡水清岸绿……
“村里的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地块更大了,更适合机械化、规模化种植,不仅提高了产量,还促进了农民增收,壮大了集体经济。”保民党支部副书记陆丽君说,通过实行稻麦轮作,粮食亩均增产400斤左右,每亩可为村民增收400元,“粮田”变成了“良田”。
海门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工程来抓。通过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核心田块连片化、项目区域规模化、建设内容标准化和建后利用高效化“四化同步”,打造一批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美丽宜耕的规模化良田,2022年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1万亩。在强化技术推广服务方面,加大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推广力度,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聚焦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以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向科技要产量、要产能,2022年,海门全区粮食总产量达5.06亿斤,比上年增加0.03亿斤,增长0.6%;粮食播种面积79.29万亩,较上年增加0.06万亩。
走进海门临江新区小麦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片,看着地里已经进入收获期的小麦,元菊村村民张涛心里乐开了花。
“从去年情况看,小麦的主要成本:土地流转费加上种子、化肥、人工等,一亩田成本合计1098.8元;我种的‘扬麦20’亩产收入1280元,种粮各类补贴340余元……加上再种一季水稻,一亩田预计能挣900多元,比去年只多不少。”站在机耕道上,张涛掰开手指头细算账。
“国家为了保障我们农民种粮有收益,买农机有机补、种粮有粮补、购农资也有补贴,让我们种粮有了十足的底气。”张涛说。“感谢党和政府对粮食种植的扶持,一笔笔补贴款就是农民的一本本增收账!”
落实惠农惠牧政策,给种粮农民吃下“定心丸”。海门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按时拨付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轮作休耕补贴等政策性补贴,同时加大区财政支持粮油产能提升项目力度,确保种粮农民持续增收,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对优质食味水稻生产基地、万亩“吨粮田”示范区、优质粮食品种培育的主体给予8—30万元的扶持奖补,建成临江、悦来2个万亩“吨粮田”示范镇。持续开展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行动,建成万亩示范片1个,千亩示范方4个。支持开展粮油高产竞赛活动,打造一批“稻麦”“豆油”周年丰产方,对在区级竞赛活动中获评一、二、三等奖的种植主体,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2万元奖励。
标签: